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研究,在纳米固体化学领域,特别是基于电、声调制的无机功能固体设计与合成这一重要前沿交叉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产生重要国际影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纳米固体化学相关研究,特别是在纳米固体的磁电声输运调制规律和能源领域应用。聚焦低维固体材料表界面合成化学并提出了新的电输运通道的设计与构筑方法,显著提高了氧相关催化剂及氢氧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的放电性能及稳定性。曾主持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课题项目(2015-2019) "面向车用燃料电池的纳米-介观-宏观多级结构的电催化体系的研究"。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低维固体化学的研究,通过固体化学、凝聚态物理和近代物理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调节低维固体的电子、声子及自旋结构优化其输运性质,实现低维无机固体在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 长期从事物理有机化学和绿色化学等领域的研究。运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发展绿色有机化学新反应和催化体系,成功应用于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在绿色合成反应创制和生物质能源化工等方向取得重要进展。已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60余篇,包括Science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 3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1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2015年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任研究助理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并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近十年来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包括敏化型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及新型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