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7/26 来源: 浏览量 :250
2021年7月14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和安徽省教育厅共同组织2021年“能源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评审会,评审秉持“公开、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优中选优,经专家充分评议,共评选出19个项目,现对评审结果予以公示。
2021年7月26日—8月2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实名反映,并提供身份证件号码和联系方式。如以单位名义反映,请加盖单位公章。不受理匿名反馈。
2021年“能源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评审通过项目 | ||||
序号 | 指南名称 | 项目名称 | 牵头高校 | 高校负责人 |
1 | 两步法电解水制氢(基础研究类) | 电化学-化学循环两步法解耦析氢/析氢关键技术及应用 | 安徽理工大学 | 张雷 |
2 | 等离子体催化制合成氨(基础研究类) | 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合成氨技术研究 |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 储德林 |
3 | 高频、脉宽可调的超高压大电流脉冲电源技术开发(共性关键技术) | 高频、脉宽可调的超高压大电流电源技术开发 | 安徽大学 | 陶骏 |
4 | 硼中子俘获治疗适应症及其药理学特性研究 | 硼中子俘获治疗适应症及其药理学特性研究 | 安徽医科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李烦繁 |
5 | 废弃矿井地下空间精细探测基础与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 关闭/废弃矿机地下空间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技术与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 安徽理工大学 | 吴海波 |
6 | 煤基固废重金属赋存分布特征与固化钝化机理及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 | 煤基固废井下注充材料研发及重金属迁移钝化机理 | 安徽大学 | 郑刘根 |
7 |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方法技术研究 | 基于深部低渗煤层精细表征的CO2-ECBM流体连续过程多场多相耦合及其传质机理 | 安徽理工大学 | 方辉煌 |
8 | CO2驱油/封存扰动地层多相多场耦合演化机理及灾害预测 | CO2驱油/封存储盖组层多相多场耦合机理及灾害预测 | 安徽理工大学 | 张通 |
9 | 面向可再生能源转化关键反应的低维催化剂设计 | 异质离子掺杂的铜硫属化物二维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在CO2电还原成C2+醇中的应用研究 | 安徽师范大学 | 吴正翠 |
10 | 面向动力/储备应用的高性能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 面向燃料电池的高效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精细结构探究和膜电极设计 |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于欣欣 |
11 | 面向低温/室温制冷应用的高效热电材料的设计与调控 | 面向低温/室温制冷应用的高效热电材料的设计与调控 | 安徽大学 | 李周 |
12 | 呋喃基新材料及其单体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 呋喃基新材料及其关键单体规模化制备研究 | 安徽大学 | 于海珠 |
13 |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雷电防护关键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 |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雷电防护关键技术研究 | 安徽理工大学 | 李平 |
14 | 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快速性能评估和重组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 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快速性能评估和重组技术 | 安庆师范大学 | 吴文进 |
15 | 多介质绝缘复合材料缺陷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 多介质绝缘复合材料缺陷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 皖西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张刚 |
16 | 微波与金属、非金属介质材料互作用机理研究 | 高功率微波与典型金属、非金属材料作用机理研究 | 安徽大学 | 黄志祥 |
17 | 太赫兹波CT成像技术研究 | 太赫兹波CT成像技术研究 | 安徽大学 | 杨利霞 |
18 | 等离子体杂质含量及分布监测的诊断技术 | 等离子体杂质含量及分布监测的诊断技术 | 合肥师范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 沈永才、张小辉 |
19 | 面向高场强核磁共振医疗设备的跨尺度多模态医学图像处理技术 | 面向高场强核磁共振设备的跨尺度多模态医学图像处理关键技术 | 安徽大学 | 曹瑞芬 |
通讯地址:合肥市庐阳区蜀山湖路350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号楼411室
电子邮箱:yingying.yang@ie.ah.cn
电话:0551-65596121、13625517648
电话:0551-65593504
电子邮件:iehcnsc@ie.ah.cn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国城路80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