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核聚变与艺术碰撞的奇妙世界 | 2025“能源与文明”盛大开启

日期:2025/9/15 来源: 浏览量 :27

2025年9月14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与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出的大型科普展览“能源与文明——科学艺术·聚变未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担任开幕式主持人。


作为国内首个以“可控核聚变”为主题的美术馆级科学艺术展览,展览汇聚了核聚变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与艺术界领军人物。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展览将科学成果与当代艺术表达方式相结合,其展示方式不仅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双向激发,还让观众通过沉浸式体验,直观地感受到能源的无限潜力,激发人们对未来能源时代的想象与思考。


640 (2).jpg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表示,能源,是人类文明存续与发展的基石,从薪火相传到核能聚变,每一次能源革命都深刻重塑着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关系。而艺术,作为人类感知与表达的核心方式,始终与科学探索、技术革新相互激发、彼此照亮。本次展览以“能源与文明”为主题,直面这一时代命题,通过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激发人们对未来能源形态、文明路径与生态责任的创造性思考。而中央美术学院近年以来持续在科技艺术领域开展学科布局与力量投入,以艺术赋能科技创新,以美学引领产业变革,让艺术成为驱动社会创新、塑造未来文明形态的重要力量。并始终坚信,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当代文化创新与人文精神拓展的重要方向。本次展览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让不可见的能量转化成为可感的视觉感知,让科学的理性思辨与艺术的感性创造在同频共振中达成统一。


640 (3).jpg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浩民致辞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浩民谈到,能源研究院由安徽省政府与中科院共同发起,以 “三地一库” 为定位,致力于打造可控核聚变等未来能源技术领域的“国家队”,为能源技术革命作出应有贡献;提及二十大 “科创与科普两翼” 理念,科学家与艺术家共建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并成功组织承办两届科学艺术周。本次展览恰逢首个全国科普月,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将原本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可感可触,为可控核聚变装置这一“大国重器”注入了艺术化的文化表达,为传播中国科学故事提供了全新范式。希望通过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表达形式,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思想启迪,进一步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潜力,为未来聚变能源的第一盏灯在中国点亮积蓄更多更大力量。


640 (4).jpg

策展团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张兆宏致辞

最后,策展团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张兆宏讲述了展览筹备背后的跨学科协作故事:“从筹备初期到最终落地,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科学家团队带着托卡马克装置图纸与聚变原理模型,和艺术家一起反复沟通‘如何让公式变画面’。展览主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拥有制造太阳的能力”,以可控核聚变为科学底座,阐明其能彻底改变人类文明进程,赋予展览深度;二是“可控核聚变实现,电费降到一分钱,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主题对应着科普、科幻,为展览提供了广度。此外,展览中唯一的数字化内容集中到100个科学幻想上,是结合AI技术,邀请许多孩子们共同参与的科学幻想作品。本次展览希望通过科艺融合的呈现方式,引发每一位观众对未来的无限想象。


640 (5).jpg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担任开幕式主持人



640.jpg640 (1).jpg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强,院长助理潘承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浩民,科学技术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颜晓虹,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周建强,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荣誉主席、上海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北京市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童志华,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昱东,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副理事长、原北京科技中心主任何丹,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何骁威,GRT嘉家资本创始人章凯,北京紫微宇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晓敏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创始人、展览总策划吴征,本次展览首席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张兆宏;还有关心与支持本次展览的多家科技相关机构和企业代表,各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各院系和行政处室的负责人等。

640 (9).jpg640 (7).jpg

640 (6).jpg640 (8).jpg

参观现场




电话:0551-65593504

电子邮件:iehcnsc@ie.ah.cn / 投诉与建议:nyyjy@ie.ah.cn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国城路80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008399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公司<谨宸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