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健 更多
丁立健,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及可靠性、介电材料及特性、脉冲功率技术及等离子体应用、雷电防护与强电磁兼容技术等。发表各类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范壮军 更多
范壮军,男,博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获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等荣誉称号;在Nat. Commun.、Chem. Soc. Rev、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dv. Energy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CS Nano、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引用37000余次;多次入选“科睿唯安”以及“爱思唯尔”材料类高被引科学家榜单,3次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强 更多
陈强,男,博士研究生,教授,1993年毕业于瑞典林雪平大学;2011年入选“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2012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2021年至今,担任安徽省重大产业创新计划-汽车芯片专项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和集成电路 ,射频功率器件和集成电路,GaN-on-SiC HEMT 和Si LDMOS射频功率器件,GaN HEMT MMIC ,微电子工艺技术,柔性打印电子学以及传感技术。 邮箱:chenqiang@ie.ah.cn武玉 更多
武玉 ,男,1964年4月生,研究员,超导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型超导磁体技术及应用;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篇,申请专利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10项。胡纯栋 更多
胡纯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在等离子体所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从1987 年开始一直从事离子束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双潘宁离子源、微波离子源、金属离子源和射频离子源的研制工作。致力于中性束注入关键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长期从事磁约束聚变能中性束注入系统的工程研究和实验运行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系统负责人,领衔承担了经费总和近4亿元的科研项目。2021年荣获第二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2019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学进步奖。 研究方向:大功率离子源;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中性束注入加热和诊断研究;核科学与应用技术。罗广南 更多
罗广南,男,1964年10月生,博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氢能源和氨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1986年清华大学学士,1989年清华大学硕士,2001年东京大学博士。1989-1996年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高工,1997-1998年德国不来梅大学材料研究所访问学者,2002-2005年日本原子力研究所海外特聘研究员,2005年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王佳宁 更多
王佳宁,男,1985年1月生,博士,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中达青年学者,合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智慧电力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技术变换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项目等,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博士(全奖保送)毕业于代尔伏特理工大学,荷兰;硕士(保送)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辅修工商管理)毕业于东南大学。郑善良 更多
郑善良,女,辐射防护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8月至2019年1月就职于英国原子能机构卡拉姆聚变中心,期间参与和主持多项ITER和Eurofusion科研项目。2019年就职于法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组织,负责低温系统、诊断系统、测试包层模块系统的核安全。引进后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全职工作,围绕聚变堆关键部件设计、聚变反应堆核与安全分析及工具发展、氚燃料循环与安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聚变反应堆关键部件设计,辐射防护和环境工程,核聚变安全工程。毕文团 更多
毕文团,博士生导师,从事表界面化学与能源存储转化研究,在揭示材料局域结构与宏观物理化学性质关联规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等项目,到账总经费 1200 余万元。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dvanced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 3 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申请专利16 项,其中 2 项专利实现转化。 主要业绩包括: (1)发展了低维材料的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实现了能源小分子的高效、高选择性催化转化,被应用于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转化等领域; (2)在锂离子电池新型电解质方面,开发出高电压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并发展了硫酸乙烯酯的绿色合成路线; (3)在资源循环再生方面,开发出绿色、短流程的物理法实现了锂电极片的高效剥离以及黑粉的预分离,显著降低了电池回收过程的污染和能耗,正在推广示范。周超 更多
周超,男,1984年10月生,博士,研究员,超导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先后在中科院等离子所,国际热核聚变组织(ITER)学习和工作,长期从事超导磁体科学与技术以及工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十三五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作为一级课题负责人进行高温高场超导技术的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B类)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负责人)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影医疗、东软医疗、法国CEA Saclay中心及欧洲核子中心CERN等建立深入合作,进行了14T超高场高性能核磁共振磁体系统研究与关键技术预研,以及低液氦1.5T商业化核磁成像系统开发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7T核磁共振成像装备制备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电话:0551-65593504
电子邮件:iehcnsc@ie.ah.cn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国城路80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